close

Venturi後現代主義建築的影響

王健桓 楊裕富

後現代主義的發展背景

20世紀的七零到九零年代,國際的政治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冷戰時期蘇美兩國都欲爭奪世界霸權的地位,然而在美國經歷了無法取勝的越南戰爭後便開始改變他對全球的戰略目標,美國在尼克森總統時期進行全球性的戰略收縮和實行均勢外交,而後又在1970年美國撤出印度後大幅度的減少常規軍事力量同時也與中國重新建立外交關係而使世界的的政治格局從美蘇兩國的兩極對抗進入到多邊對抗的階段。

柯林頓政府時期,藉著在美蘇冷戰時期發展的高科技技術轉化成國家生產力,使得美國經濟快速發展長達八年之久,199112月歐洲12個國家簽訂了Maastricht條約,建立新的歐洲聯盟。東亞地區的經濟也在7080年代高速發展,日本工業在這個時候快速發展,在戰後的短短三十年就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經濟強國。跟日本相同的模式,東亞及東南亞國家在八零年代也進入經濟繁榮的階段,"亞洲四小龍"便在這個時候崛起,九零年代更有所謂的"亞洲新三小龍"(泰國、馬來西亞、印度),而中國大陸也在1979年實行開放改革政策後,迅速成為經濟成長最快速的國家。建築發展可以說是經濟發展的副作用,也會因為經濟的衰退而停滯,後現代主義的出現起因某個程度上便是由於國際經濟的蓬勃發展。

後現代主義建築理論

王受之(2006)認為Post-Modernism,從字面上看是指現代主義之後的各種風格,在建築上是特定的風格運動,時間從60年代至90年代初期,直至目前為止已經在慢慢衰退,他的風格特徵明確、擁有具體的代表人物。(而在文化上則是把後現代主義把女權主義、解構主義都包括在內,然而建築設計上是不存在女權運動的,而解構主義與後現代主義又是兩個不同的範疇)

後現代主義建築的背景

起源

如同建築的現代主義一般,建築的後現代主義也是從建築設計開始發展的。在意識形態上看,後現代主義是對於現代主義、國際主義設計的裝飾性的發展,其中心是反對密斯的”less is more”,主張以裝飾手法達到視覺上的豐富,而不僅是單調的功能主義。後現代主義採用了各種歷史的裝飾,打破了國際主義多年來的壟斷。

理論家John Thackara認為現代主義在六零年代末、七零年代初遇到兩個問題,第一是現代主義它用同樣的方法、同樣的設計去處理不同的問題,使用簡單的方式去應付複雜的設計要求,所以常常忽視了個人的要求、審美價值等等,如此的作法造成廣泛的不滿;第二是它過分強調了專家的能力,認為設計專家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以及設計要求,把專家的經驗、知識、判斷能力過分誇大,在面臨新時代、新知識的結構面前便顯得太過牽強,而這也就是促成新的現代主義、反對現代主義、國際主義設計運動的產生原因。

戰前現代主義時期,設計師們提出所謂的"好的設計"指的便是具有良好的功能、低廉的價格、簡單的外型。戰後的國際主義雖然發展了簡單大方的外型、維持良好的基本功能、造價也被人們接受,但是社會越趨複雜,這樣的方式已經無法滿足新的需求。新的社會要求設計能夠提供對都市環境複雜的規畫、以新的技術取代現代主義、國際主義一成不變的技術,以更加富予視覺刺激的方式來取代一般性的視覺傳達內容。國際主義的設計被認為是取消美感的幫兇,它利用簡單的機械方式,把原本與傳統、自然融為一體的都市環境變成玻璃帷幕牆和鋼筋混凝土的森林,惡化人類的生活環境。這些因素都促使人們對現代主義設計、國際主義設計提出它們的目的是甚麼?”的疑問,因此對於現代主義、國際主義設計的挑戰至少來自於求新求變的的新生代對於一成不變單調風格的挑戰,這也造成了各種裝飾主義的萌發;另外就是對於設計責任的重視而提出的調整要求,才造成了現代主義基礎上的各種發展。

而對現代主義、國際主義設計的厭惡是後現代主義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我們可以從建築設計上找到一個從國際主義、現代主義轉向後現代主義的明顯特徵,那就是從密斯的”less is more”Venturi”less is bore”`,這樣的轉變只花了幾年時間,後現代主義理論家Charles Jencks最常利用山磯實在1954年設計的住宅群Pruitt Igoe被拆除的命運來代表國際主義設計的結束以及後現代主義設計的興起。

理念

後現代主義建築是針對現代主義建築特別是國際主義風格建築而發展起來的,表面上它全面的否定了現代建築的形式及內容,以裝飾主義取代無裝飾,以豪華的材料取代樸素的現代建築材料,以式樣改變取代現代建築一成不變的格局等,但從建築構造的角度探討,其中依然具有一種發展性的關聯,而不是全然相對的。

後現代主義建築理論發展的重要特徵之一是著作、刊物的數量很多,和國際主義風格運動缺乏理論著作和刊物形成強烈的對比。又因為國際主義風格運動是一個時尚的形式主義運動,因此沒有太多理論可以探討。然而後現代主義不同的地方就在於它面臨了對抗長久以來壟斷現代建築的現代主義理論和實踐,因此對後現代建築而言,理論的確立和探討是發展建築的首要手段。

從理論發展的角度來看,後現代主義理論的形成是在對現代主義建築理論和實踐、對國際主義風格的壟斷地位的批評中產生的。最早的後現代建築理論文章之一便是Venturi的「建築中的複雜性和矛盾性」,他在其中明確指出要在現代建築中採用歷史因素,改變建築單一、刻板的面貌,同時也奠定了後現代主義中歷史折衷主義的原則立場。

Venturi與後現代主義建築

理論

Venturi對後現代主義影響最深的理論主要有兩本著作,一本是主要在於以歷史建築甚至西方經典建築來質疑現代建築運動許多教條的「建築中的複雜與矛盾」以及主要在接受一九七零年後,前衛藝術、符號論之後提出有異於現代藝術運動之下的美學理論(楊裕富,2004)

「建築中的複雜與矛盾」主要以風範主義、洛可可、巴洛克時期的西方經典建築,以及現代建築運動裡柯比意、萊特、路易斯康三位建築師的作品為主,其中范裘利毫不掩飾自己對風範主義建築的喜好,而柯比意、萊特、路易斯康的作品則是被當作具有風範主義風格的現代建築案例。同時這本書也在說明建築藝術、建築美感的產生並不如現代建築運動所強調的靠精簡、一元、去除裝飾、邏輯的一致性等原則所能達成。

相反的,范裘利認為建築美感的產生是在於建築師克服了建築內外空間上的矛盾、克服或調整了建築計畫書與建築外形之間的矛盾、保留或調整了大尺度與小尺度立面美感之間的曖昧,進而產生一種耐人尋味的美感,范裘莉認為如此的建築才是好建築。

另外就范裘利對「現代建築運動」的主張有五大重點,分別是:

1.現代建築的簡單、乏味與人們喜愛複雜趣味造型的想法背道而馳。

2.現代建築在造型上過度追求「形隨機能」與「精益求精」,造成建築意象缺乏趣味。 

3.現代建築的去符號化與去故事化使得現代建築作品看起來比Las Vegas的臨時建築還不如,完全無法吸引人。

4.建築設計應該擁抱新興的藝術及事物,並將其運用到建築設計上。

5.對范裘利而言,歷史建築(風範主義、洛可可、巴洛克等)不但是建築的經典,更是新興設計師的創作來源(楊裕富,2004)

當然,對於後現代主義建築的理論除了范裘利(Venturi)以及上述提到的詹克斯(Charles Jencks)還有塔夫理(Menfredo Tafuri)等人,都對後現代主義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案例 

Vanna Venturi House

 image001.jpg 

「母親之家」外觀

Venturi1962為他母親所蓋的栗子山別墅,外表造型簡單,但內部構造卻很複雜,房子外觀有對稱感覺,但在對稱中又被變形,在簡潔中確有繁複的隱喻性。而這棟建築則是後現代建築最主要的象徵之一。

這棟住宅是一座極小的建築,但從內到外都充滿了矛盾性,例如:右邊是以五個窗口正方形組成。但左邊的則是一個小窗口和由四個方形所結合成的大窗口,雖然在面積比例上是相同的但是分割的方式卻是完全不同,這就叫平衡而不對稱。所以常讓觀看者有著短暫地迷失方向,認為這是一棟對稱的房子。

image003.jpg 

「母親之家」設計發展、立面、剖面圖

image004.png 

「母親之家」起居室空間

image006.png  

「母親之家」臥室空間

這棟Vanna Venturi House非但具有羅馬山花牆、羅馬拱門的符號特徵,而且還在建築物的山牆上開孔,形成對歷史的戲謔,同時也是後現代主義建築最早期的作品之一。

結論

在戰後全球的經濟能力快速發展,以往以機能優先的現代主義以及國際主義風格漸漸的被人們挑剔,太單純、簡單的造型設計果然無法滿足重視視覺美感的人類,縱使這些設計成品被精密計算的多麼穠纖合度、比例適宜,人們渴望趣味、裝飾、以及求新求變的個性終將現代主義封存,Venturi也就是在這個關鍵的時間提出建築應該用各式各樣的歷史美學、用通俗文化、商業語言來做裝飾,而這樣的理念又正好符合當時年輕一代的審美觀,因此,後現代主義從中走出了折衷的戲謔式歷史美學。

無論哪一種建築樣式都有其發展的時間、歷史背景,沒有必要去評判哪種樣式才是最好的,畢竟在某種程度上那都是在那個時代「最適切」的設計方式,如同為了因應戰時的資源短缺,在減少資源浪費以及機能優先的前提下,現在主義應運而生,而當全球經濟大躍進時,人們對美感的各種需求又浮現檯面,而Venturi則可以說是在「眾人察覺之前,體認出時代的需求」,從他大膽的將密斯著名的「less is more」原則推翻,而戲謔性的提出「less is bore」就可窺知一二。

參考文獻

王受之,世界現代建築史,2006

楊裕富,創意將作,2004

吳煥加,20th世紀西方建築史,199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evons 的頭像
    jevons

    jevons談設計

    jevon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