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文化探討
一、緒論:文化的定義
二、設計專業的文化
2-1何謂設計
2-2設計與生活
2-3設計的文化內涵
三、結論
四、參考文獻
一、 緒論:文化的定義
不論是東方還是西方,從遠古時代開始,隨著人類生活的時間越來越長而衍生出的生活習慣、習俗、節慶,甚至是穿著、階級、禮儀等等,都可視為文化的一部分。
在中國,文化一詞指的是人文教化的意思,人文教化中的人文發展是以漢人為中心的人與天、人與人、人與物的關係與成果,人文教化中的教化指的是:所塑造出來的「天朝」(中央政府),怎麼把這一元價值觀所形成的制度與藝(包括生產工具)、文(包括官僚制度與科舉)成就向民間與藩屬推廣招納。未能推廣與招納的地區就稱為化外之地。(楊裕富1998)
二、 設計專業的文化
2-1何謂設計
人類在大自然中生活過了一段時間後漸漸發現人類的體能無法戰勝大自然中的其他動物,唯有智能是遠遠超越那些肌肉發達的生物,所以人們開始發明工具,人們有了武器保護種族,人類有了器皿、食器儲存食物,人們有了屋舍以遮風避雨,我們可以說從這個時期開始人們開始學著用"設計"這個工具來改善生活。
科技發展自今,設計變得無所不在,人們依需求設計出來各式各樣的工具讓生活更加便利,而隨著社會逐漸進步,除了實用性之外人們更追求美感,同樣的東西開始有了各式各樣的外型,設計從改善生活的手段一躍而成了突顯品味的象徵。雖然從最初的原始需求轉變成文明世界的表徵,但設計的本質還是「讓生活更加便利並達到該有的目的」。
在達到實用性之後,人們開始追求設計的美感 |
2-2設計與生活
當文明不斷成長,周周的事物都在以倍數進步,物質的需求已不僅僅是溫飽這麼單純,你會試著改變家裡各種家具的組合方式,讓它們看起來更舒適更好用,你會在出門前搭配一下自己的穿著讓它們適合今天的場合,還有更多更多現在社會的日常用品諸如手機、交通工具、甚至都市道路系統都充滿著設計者的"設計",不同的只是他們是以甚麼方式呈現,空間設計、商業設計、工業設計、都市設計種種,我們的生活充斥著這些產物,同時我們也讓這些產物建構成我們的文明社會。
設計對於物質的需求不再只是單純的”能用”,人們開始會在意怎樣的安排怎樣的造型會更加美觀。 |
2-3設計的文化內涵
在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個階段後,設計的本質變得更有意義,不再只是達到前述所說的基本解決問題的手段,他有機會藉著發展的社會文明衍伸出具有更強烈意涵的人文產物、設計產物。如此一來,設計背後的含意會更加複雜,複雜在於它牽涉美學、藝術、語言、符號、意識形態、文學等等,幾乎所有當代的文化意義都可以被包含在設計的後面,人們不再只為解決生活的困難而設計,有時為了彰顯權貴,有時為了劃分界線,有時為了崇拜鬼神,有千萬種的理由足以讓設計一再的出現在發展中的人類文化,同時也讓「設計」像海綿般不斷的吸收,把人類社會的文化轉換成「設計」自己本身的內涵。
因此,設計可以輕易的成為表達人類文明的一種媒介,我們可以從一件美國製的T-shirt上面的圖案設計去推測這個國家的文化,同時我們也可以從原住民器物上的圖騰去感受部落的文化,我們也可以藉著進步國家的工業設計產品去了解進步國家的科技文化,至此,設計的文化意義已經著實的超越了他的初衷。
原住民獨木舟上的圖案不只是單純的美觀,背後更代表了更深的文化內涵 |
三、 結論
設計的目的原本只在於解決人類生存遇到的困境,隨著人類社會不斷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食、衣、住、行、生命禮儀、休閒、人的成長教育的種種活動發展出來,設計這項工作需要擔負的越來越重,當文明發展的越進步就有越來越多的生產、生活、宗教、藝術、社會制度需要頻藉著設計來展現在文明之中,也因此設計的行為逐漸的被注入越來越多的人類記憶、社會模式、信仰、生活習慣還有感情,因此我們可以為設計文化做一註解:設計不但解決了人類在自然中的劣勢,更突顯了人類智慧的優勢,設計行為的出現帶領人類逐步的邁向文明,文明同時也給了人類的設計史更多的內涵。
四、 參考文獻
楊裕富,1998 <<設計的文化基礎 設計、符號、溝通>> 亞太圖書
林崇宏,2001 <<設計理論與價值 設計文化與新思維的探討>> 田園城市